新闻记者是怎样抓取新闻素材的?
采访前做好准备工作
一是研究背景资料。
二是制定拍摄方案。
二、精“挑”、慢“等”、快“抢”
1.挑选。指记者通过对事物的观察、采访和分析,将最能体现事物本质、最能阐明事实且信息量大的拍摄素材挑选出来。新闻记者的采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去粗取精的挑选过程。电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挑”的难度更大,因为他们还需要把有表现力的画面细节用摄像机记录下来,更需要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
2.等候。电视新闻的拍摄要求记者必须捕捉富于表现力的新闻细节的最佳时机与角度,在时机出现之前,要求记者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准事物发展的脉络与走向,进行预见性等候。这个等的过程要求记者排除急躁、盲目等消极心态,以积极、进击的耐心等候最佳时机的到来。
3.抓拍。记者不失时机地抓拍新闻事态发展过程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场面和细节,要求记者行动敏捷并拥有娴熟的拍摄技巧,在千变万化的新闻现场“抢点到位”,迅速、及时地捕捉稍纵即逝的典型而精彩的形象画面。
三、后期编辑制作中贯彻精品意识
对新闻素材进行后期编辑是制作电视新闻的最后一道工序,根本任务就是把采访捕捉到的细节进行整理和编排,让新闻的信息量最大化。要做精品新闻就要在细节的选择编排上下功夫:要有反映新闻五要素的细节;细节要丰富,要有个性和吸引力;细节的编排要力争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是研究背景资料。
二是制定拍摄方案。
二、精“挑”、慢“等”、快“抢”
1.挑选。指记者通过对事物的观察、采访和分析,将最能体现事物本质、最能阐明事实且信息量大的拍摄素材挑选出来。新闻记者的采访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去粗取精的挑选过程。电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挑”的难度更大,因为他们还需要把有表现力的画面细节用摄像机记录下来,更需要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
2.等候。电视新闻的拍摄要求记者必须捕捉富于表现力的新闻细节的最佳时机与角度,在时机出现之前,要求记者在观察、分析的基础上,把握准事物发展的脉络与走向,进行预见性等候。这个等的过程要求记者排除急躁、盲目等消极心态,以积极、进击的耐心等候最佳时机的到来。
3.抓拍。记者不失时机地抓拍新闻事态发展过程中最富有表现力的场面和细节,要求记者行动敏捷并拥有娴熟的拍摄技巧,在千变万化的新闻现场“抢点到位”,迅速、及时地捕捉稍纵即逝的典型而精彩的形象画面。
三、后期编辑制作中贯彻精品意识
对新闻素材进行后期编辑是制作电视新闻的最后一道工序,根本任务就是把采访捕捉到的细节进行整理和编排,让新闻的信息量最大化。要做精品新闻就要在细节的选择编排上下功夫:要有反映新闻五要素的细节;细节要丰富,要有个性和吸引力;细节的编排要力争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选题时如何选择新闻素材?
1、热门时事
大家都报道很多,选题主要从角度要新颖出发。
2、冷门话题
必须是硬新闻,大家不知道但是事关民生大事,这个也是很不错的主题类型。
3、生活琐事
生活琐事,谁都有的。调整好心态就好。生活就是这样,酸甜苦辣,各种麻烦事都有,但也不是不能解决的,能解决的就不是问题。所以别太放心上,生活中照样有很美好的事,好好享受生活吧。阳光的背后都有阴影。不能只看到后面的阴影,不要错过前面的阳光。
4、校园突发事件
是指在校园内突然发生的,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影响着学生的安全和正常生活、学习,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事故灾难和社会安全事件。
5、趣事
身边发生的有趣的或者人们感兴趣的事情、有趣味的事,愉快的事情。可以增加大家的兴趣爱好,娱乐大家,更好地与身边人相处。
6、乐于助人典范
乐于助人,是一种朴实的中国传统美德。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最需要的是别人给予的帮助。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将不再会看到别人得不到帮助时焦急的脸庞,雷锋就是乐于助人的楷模。
如何找新闻
浅谈记者如何寻找新闻线索
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渠道有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是因特网,国际互联网络的快速发展,使得它成为记者寻找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在这个网络时代,记者最直接也是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浏览网络信息,特别是那些新加入新闻工作领域的记者们,认识人不多,报道领域也不了解,这时网络可帮了他们大的忙,他们可以进入聊天室,BBS,博客等,看看最近网民都在关注什么事情,哪些帖子是点击率最高,跟帖最多的,哪些内容是当前大家都在关心,并且还没有结论的.这些都可以看作是新闻线索,只要发现有些内容值得去挖掘的,就可以进一步进行采访,追踪,查个水落石出.网络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本来就是作为消息传播渠道,经常浏览网络寻找线索,应当是当代记者的重要选择.
第二种是经常读报,听广播.也许有人要问了,从报纸广播中寻找线索,不是等于在吃别人的剩饭吗,这怎么能是寻找新闻线索的一种渠道呢 已经刊登出来的新闻里难道还有重大线索吗 有!一些记者就是从刊登出的一些小消息中找到了新闻线索,发觉出新闻价值,采写出了成功的新闻报道.有些电视媒体从报纸上看到一条报道,之后作为新闻线索去采访,去报道,发现新的人物,事物,视点,这些在同行中寻找新闻线索的方法用的很普遍.浙江电台城市之声的张台长一直提倡"新闻要放大做",是啊新闻可以做大也可以做小,就看记者是想把它做大还是做小.例如一条新闻线索,记者去现场采访,他可以为了应付写一条简讯或者短消息,他也可以仔细采访,写成一则完整报道,他更可以深入采访人,事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彻底挖掘写出长篇通讯或者一则专题报道.细心观察,仔细寻找,记者与作家只有一步之遥.
第三种是广交朋友.作为记者,新闻线索的获得的多少与及时程度,与他的社会关系网是有联系的.从事新闻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有培养,构建自己关系网的习惯.这对以后工作的帮助是巨大的,有些时候人与人之间的闲聊,也会成为新闻线索,听起来很神奇,因此不能随意放过认识的人和看似无关的线索.下面举一个例子,《北京青年报》原本是一张发行量很小的中学生报,它是如何发展为发行量大的现代都市报的呢,是因为该报有一支勤奋的记者队伍.如何勤奋呢 原来他们的记者不仅自己在北京采访,勤跑,勤问,还在全国各地发展了相当数量的消息员,随时向记者提供新闻线索.记者的关系网越大,工作也相对轻松,新闻线索的获得也会更加容易,采写报道也会得心应手.
第四种是要重视读者来信及热线电话.很多新闻机构,都开设了热线电话,并设立报料奖,这样的举动就是鼓励人们提供好的新闻线索和新闻素材,而新闻机构可以把这些当作新闻线索,然后让记者去了解新闻事实,采访新闻人物,采写新闻报道.笔者所实习过的浙江电台城市之声新闻部,就设立了24小时新闻热线,确保热线电话时刻有人接听,不放过任何一条新闻线索.大家所熟悉的CCTV的《焦点访谈》就是重视读者来信与重视热线电话的范例.群众为了反映他们所遇到的问题,打电话,寄信,发邮件,有的还甚至直接登门拜访,目的就是为了能够通过媒体把他们的问题彻底解决掉.《焦点访谈》总是根据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深入采访,所以受到群众一致好评.如此一来,媒体的知名度也大大提升,群众有问题需要解决,有线索可以提供,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他所信赖的新闻媒体.同时,记者个人也要与听众或观众交流,对于一些有名记者来说,群众往往会直接向他们反映问题.例如一些记者写了一则报道后,群众反映强烈,一有没有被发现或者群众觉得可以挖掘的东西,对于记者来说,这些都是新闻线索.
第五种是要有一张特殊日历表.重大节日,纪念日,人物日志,季节变化等,这些都是重要的新闻源.记者能够记住这些日子,在这些日子到来之前找到相关的对象进行采访,进行报道,就是新闻.像元旦,春节,国庆这些日子不用多说,也应该知道是新闻点,有新闻可写,有新闻可做.但是比如像西博会,休博会这类,也应该意识到在这之前寻找新闻线索,提前采访报道,使听众或观众能够提前了解这些展览会的主要内容以及详细安排.像5月12护士节,3月12植树节,6月26国际禁毒日,这些虽然不是特殊的节日,但是如果记者将这些日子划到特殊日历表内,在这些日子即将到来的时候,把以前看到过类似的报道翻出来仔细研究,就可以让自己有一个基本明确的采访方向,进而寻找新闻线索,采写专题报道.寻找新闻线索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线索无处不在,记者只要心细,对身边的人和事时刻留意,对听到看到的信息敏感,寻找新闻线索也就不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