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手抄报 简单漂亮
中秋手抄报。
工具/原料:白纸、彩铅
1、第一步,首先在白纸上书写手抄报的标题:2020年我们的节日中秋节手抄报。
2、第二步,再画上黄色标题文字边框。
3、第三步,接着在白纸的左上角画中秋月饼简笔画。
4、第四步,再在右上角画云朵简笔画。
5、第五步,然后在白纸中间画中秋节的图片。用来突出主题。
6、第六步,再在左边画中秋白兔和月饼的简笔画。
7、第七步,接着在右边画中秋节的图片。
8、第八步,最后在白纸空白的地方画红色矩形文本框,并书写手抄报的文字内容。手抄报就完成了。
幼儿园中秋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幼儿园中秋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中秋节的由来: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的中秋节。由于这一天居秋季之半,所以叫中秋节,民间俗称八月节,这就是中秋节的由来。
中秋节祝福语:
1、在这个美好中秋佳节身在异乡的我们不能与亲人团聚就让我们一起来祝愿远在故乡的亲人们快乐幸福安康。
2、千好万好事事好,月圆情圆人团圆。祝:中秋节快乐,万事如意,心想事成!
3、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中秋节快乐!
4、以真诚为半径,用尊重为圆心,送您一个中秋圆圆的祝福;愿:爱您的人更爱您,您爱的人更懂您!好事圆圆!好梦连连!预祝中秋快乐,月圆人更圆!
5、我要给你一个最难忘的中秋节,让你在每个月圆之夜,都会想起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
早在汉代,我国就已经有中秋节了。不过不在八月十五,而在立秋之日。这一天,王公贵族出外打猎,将所获猎物奈把宗庙。唐化,各种书籍中均不见中秋故事的记载,。到了宋代,关于中秋节的记载就多起来了。那时的中秋节“责家结锦台钳,民间争占酒楼”,就是贫穷的市民也“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从此,中秋节便成为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
中秋节是汉族民间传统节日。除汉族外,絮占、回、苏、壮、布依、朝鲜等族也过此节日。跟中因古代秋天祭月的礼制有关,中秋节在每年阴历八月十五举行,恰值三秋之中,故名。
中秋节手抄报图片大全 一幅画
准备供品,伐草祭祖
中秋节还没到,生活在铁岭、开原、昌图、西丰等地的朝鲜族人家,早早就开始准备上。祭拜祖先是中秋节的头等大事。人们要准备祭拜用的物品,当年产的大枣、栗子、柿子、苹果,选择这些物品做贡品是有一番讲究的。朝鲜族先人认为,大枣产量高,栗子少虫害,以此做供品象征子孙满堂健康长寿。柿子既可以当鲜果卖,还可以做成干柿饼出售,预示着收入丰厚财源滚滚。苹果则有平安祥和之意。除了准备祭祀用的食物,还要准备包松糕用的米粉、红豆。还有要用新稻米酿上甘醇的稻米酒,这是中秋节当天家人团聚、宴宾待客不可或缺的东西。八月十五当天或者前一天,一家人便相约一起前往祖坟祭祀。离家在外的亲人也要为秋夕节伐草而返乡。
品美食,饮美酒,喜庆丰收
祭拜祖先回家后,女人们一会儿帮助男人们做打糕,一会儿又要包松糕,还得张罗一桌丰盛的饭菜。打糕,因制作工艺主要是用木槌捶打而得名。将蒸熟的糯米(或者黄米)放入木槽或石槽中,用木槌"啪、啪、啪……"地反复捶打,生生把一粒粒的糯米敲打成了筋道适口的打糕。打糕的吃法也很考究,要蘸上自制的拌了糖或者盐的红豆沙、黄豆面。松糕也叫月亮糕,外形和汉族过年吃的饺子十分相似。做松糕的面皮,要用当年的新稻米。松糕馅则是由红小豆、黄豆、栗子、大红枣等原料做成的。松糕上锅的时候,蒸屉上要铺一层当年的松树叶。同时,院子外已经响起了喧天的锣鼓声,是黄牛游戏的队伍来了。乡亲们听见锣鼓声,都纷纷赶了出来,跟着庞大的队伍,赶着"老黄牛"逛稻田、游村庄。"老黄牛"和乡亲们走到某家门口有时候会突然停下来,这户人家一定就是本村当年收成最好的一家了。站在大门口,"老黄牛"大声喊道:"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庄稼活,老牛又渴又饿,想跟这家主人要点儿吃的喝的!"主人听见,连忙笑容满面地打开大门,喜迎"老黄牛"和乡亲们,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美酒和米糕等美味佳肴热情接待客人。"老黄牛"和乡亲们为主人跳着农乐舞,祝福这一家和整个村子来年风调雨顺,种好庄稼,再获丰收。
月光下,跳起"江江水月来"
太阳下山后,人们开始用事先准备好的松树枝或高粱杆、稻草、草绳等在地上立起一个小"门",这个"门"代表着月亮的房子,接下来,大家就蹲在"月亮房"的周围等候月亮升起。等到月亮升起来,人们纷纷跑向"月亮房",第一个跑到跟前的人把"月亮房"点燃了,就这样,在每一个朝鲜族乡亲的心中,陈旧的月亮被烧掉了,天空升起的是一轮崭新的圆月。皓月当空,朝鲜族妇女换上了节日的盛装,在月光下,她们手拉手欢快地跳起民俗舞蹈"江江水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