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素材教程 > 详情

卡通孔雀素材-最出名的中国动画是哪部

原创:素材网 2023-05-07 16:52:23

哪些国产动画给你的童年留下深刻的回忆?

我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看动画,因此有很多优秀的国产动画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回忆,就比如说

《中华小子》《围棋少年》。

下面分别来介绍一下这两部优秀的国产动画。

1.《中华小子》

第一部是《中华小子》,这部动画片真的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就是因为这一部动画片,我对少林充满了向往。这一部动画的背景是,被关了千年的恶魔黑狐王挣脱了枷锁,带着他的虎伥来到人世,四处作威作福,企图成为世界的霸主。人们没办法忍受水深火热,因此来到少林请求僧人出谋划策,打败黑狐王。少林寺中有三人是曾经打败黑狐王的英豪转世,因此也就只有这三个人可以打败黑狐王。这个设定虽然奇怪,但也还算合理。他们分别是小兰,小虎和小龙。说实话,当年我并没太看懂剧情。可能是因为当时和动画中的人物的年纪相仿,所以会更加喜欢那三个主角。

三个主角的性格都并非是完美的,都有着各自的缺点,只有经历过磨练,他们才能成长起来打败黑狐王。这部动画不仅画风非常的美,而且故事情节也很生动,当时我的关注点不在这里,说来惭愧,我关注的是小兰他们三人的关系,以及看不到脸的黑狐王。

2.《围棋少年》

第二部是《围棋少年》,当时给我留下了很多印象,我觉得这不仅是一部励志的动画片,更是一部悲剧,时常会戳中我的泪点。故事的主线是,围棋天才江流儿为父报仇,而逐渐踏上棋圣之路。这个过程中,江流儿承受了这个年纪的孩子不该承受的痛苦。第一部的结局是江流儿与黑木二人决战,江流儿以半子胜出,于是两人相约五年后再以决胜负。

而且里面的人物很纯粹,就比如说江流儿与黑木,二人惺惺相惜,虽然立场不同,但是彼此尊重对手。再比如说江流儿与方百花,虽然后面身份地位悬殊,当时也还是个半大孩子的我,就希望他俩能够在一起。里面的坏人也坏得非常的彻底,就比如说那个师兄,让人恨得牙痒痒。小的时候关注点都在主角身上长大以后细细回味,就发现了配角的好。那个喜欢吃大鸡腿的棋鬼王,真的非常可爱。

也许是因为童年滤镜,但我依然还是觉得这两部国产动画很优秀,是它们丰富了我的童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回忆。

给孩子看什么动画能提高审美?

其实提高孩子的审美,有很多方式,

动画片就是大多数家长喜欢的以一种形式

,我看到一些美好的画面都会忍不住多看几眼。而孩子们对动画片的喜爱程度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对不对?

家长们应该知道这个道理,

孩子就像一张白纸

,您在上面

画什么、写什么就是什么

,那么

培养孩子的审美意识也是这样

。如果您不管不问,放任孩子,那可想而知是什么结果。可如果家长们有意识地去引导一下,真的会不一样。

在这里要说明一点,孩子是需要有年龄划分的,我觉得本题中应该着重关注

小学前孩子的审美培养

,所以我也会从小学前的年龄段为大家做推荐。

因为我们家里只有我喜欢看动画片,说到这我就想起我姐姐家孩子小的时候,她爱看的动画片基本都是我推荐的。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

《米奇妙妙屋》(迪士尼出品)

放给她看,结果她被小伙伴们的对话和行为吸引了,还有里面的绚丽多彩的画面她也非常喜欢,不得不说,这部动画片的色彩真的很丰富。后来,她连主题曲都能唱了,非常适合学龄前的小朋友。

学龄前

的时候孩子们

对色彩和图形的认知还很浅

,特别

喜欢鲜艳的色彩

《米奇妙妙屋》迪士尼出品

后来她上小学了,虽然还是很喜欢看《米奇妙妙屋》,可是里面的故事真的不适合她了,于是我又找了一些日本动画大师

宫崎骏

的动画片和

上海美影

辉煌时期的动画片。比如大家熟知的宫崎骏的《千与千寻》、《龙猫》、《悬崖上的金鱼姬》、《天空之城》等,这几部是宫崎骏专门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制作的。

《千与千寻》

《龙猫》

《悬崖上的金鱼姬》

《天空之城》

这几部动画片我都喜欢看,不仅有故事,而且

里面的审美水准非常符合这个阶段的孩子

。因为此阶段的孩子她们已经意识到自己长大了,学龄前的作品已经不怎么喜欢了,

需要看一些更立体的图画

,上面推荐的几部宫崎骏作品让人感觉非常细腻美好,对提高孩子的审美有很大的正向帮助。

除了国外的,还有咱们国家

上海美影的经典动画片

也非常精美,比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葫芦娃》、《阿凡提的故事》、《黑猫警长》等,还有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牧笛》等。有人可能会说,这些动画片是不是太老了,非也,这些经典的动画片是经过时代考验的,不管是故事情节,还是画面结构上,完全不输现代作品。在审美上,这些动画片有极高的艺术水准,这点相信大家一看就能看出来,那个时代的创作者真的是在用心创造作品,不是一心想着商业价值的创作者。

《大闹天宫》

《哪吒闹海》

《阿凡提的故事》

《黑猫警长》

《葫芦娃》

《牧笛》

《小蝌蚪找妈妈》

后来到了五、六年级的时候,我

更倾向于迪士尼、皮克斯出品的动画片

,比如:《狮子王》、《玩具总动员》、《海底总动员》、《冰雪奇缘》、《飞屋历险记》……这些都是非常经典的,

审美上更具有国际化

《狮子王》

《玩具总动员》

《海底总动员》

《冰雪奇缘》

《飞屋历险记》

审美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真的非常重要,希望家长们不要轻视了审美的潜移默化作用,也希望中国动画能超越曾经的辉煌,为提高咱们国家孩子的审美意识做出一点贡献。

最出名的中国动画是哪部

其实,中国卡通也曾经辉煌过,1926年万氏兄弟制作的中国第一部动画片问世,1955年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片《乌鸦为什么是黑的》就在国外得奖,《三个和尚》.《葫芦兄弟》.《雪孩子》.《黑猫警长》都曾在国际上获奖。我们还拍摄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动画片《大闹天空》.《小蝌蚪找妈妈》.《孔雀公主》.《牧笛》,以后又陆续拍摄出《哪吒脑海》.《金猴降妖》等优秀作品.当时来说中国制动画水平在世界上处于先进地位。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洋卡通大举进入,国产动画业才不堪一击,节节败退的!

从1926年中国第一部动画片《大闹画室》的诞生算起,中国动画至今已经80岁了。在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初,国产动画片曾经创造了辉煌,出现了《大闹天宫》、《哪吒闹海》这样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优秀动画片,在国内外深受欢迎。然而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人才的断层和日美动漫的冲击,中国动画业渐渐“风光不再”。当21世纪初中国政府看到动漫业的巨大市场,开始大力扶持时,才发现除了一批二三十岁在日本动漫影响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外无人可用,中国动画已经失去了它的中坚力量和原创力。

年轻人正在快速成长,落后了的中国动画重新起飞还需要时间。

当下热闹非常的动漫潮流,至少在数量上给了我们安慰。不过我们更关心的是,何时新一代的“原创中国”动画风才能出现?既不好莱坞,也非日式风,而是真正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动画形象和动画故事,这是每一个人都期待的。

回顾历史,如果简单分类的话,中国动画片80年大致走过了四个阶段:

萌芽期:

从《大闹画室》到《铁扇公主》

中国动画电影历史开始于1926年,标志是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的诞生。创作这部短片的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被称为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

早在1920年代初,万氏兄弟受到《大力水手》等美国动画片的影响,萌发了拍动画片的念头。在之后两三年里,四兄弟用一台破旧照相机改装的逐格摄影机拍摄出《舒振东华文打字机》、《益利汽水》、《味精》等动画广告片,积累了大量的动画制作经验。1926年,万氏兄弟在动画广告片的技术基础上成功拍摄出中国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这是一部真人与动画合成的动画片,万古蟾扮演剧中的真人―――作家,影片的全部制作由他们弟兄四人完成。这部动画片的问世令世人刮目相看。”中国动画学会秘书长张松林告诉记者。

1941年9月,万氏兄弟编导的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在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摄制完成,这是继1933年美国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之后世界上第二部动画长片。“它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故事‘三借芭蕉扇’,片长80分钟,汇集并培训了一百多名动画工作人员,经过一年半的制作才告完成。这部影片在大上海、新光、沪光等三家影院同时上映一个多月大受好评,在东南亚及日本也受到热烈欢迎。”张松林说。日本的《铁臂阿童木》导演青治虫曾表示,当初正是《铁扇公主》这部影片使他萌发了投身动画创作事业的念头,万簌鸣称得上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可见这部作品在当时的影响力之大。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第一阶段也随之结束。

第一次辉煌:

《大闹天宫》横空出世

1949年后,动画电影得以恢复,自此一直到“文革”前,中国出产了很多优秀的动画影片,是中国动画电影的第一次辉煌期。

严定宪是解放后成长起来的第一批动画人,毕业于苏州美专动画专业的他在1950年代被分配进入上影的美术片组,即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前身。“从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到1965年这8年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动画片种类多,有动画长片、木偶动画、水墨动画、剪纸动画、折纸动画;佳作也多,除了最出名的《大闹天宫》,还有《小蝌蚪找妈妈》、《孔雀公主》、《猪八戒吃西瓜》、《金色的海螺》……都是国内外很有影响的作品。”严定宪说。

这一时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为国内唯一的动画制片厂,共摄制了105部影片,其中动画片40部,木偶片37部,剪纸片16部,折纸片3部,木偶纪录片等9部,从业人员也达到380多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动画原创人才。

作为《大闹天宫》的八名原画创作者之一,严定宪对这个时期的动画电影有很深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动画电影有很浓厚的中国特色。

当时我们的拍摄技术、特技水平没有美国、苏联的动画片高,全部都是手工画,但是坚持发扬民族文化,拍出了很多有自己特点的影片。“

严定宪举了水墨动画为例子:“水墨动画完全是中国式的动画,是我们自己实验创造的。《小蝌蚪找妈妈》让齐白石的画在银幕上动了起来,一群小蝌蚪不过是一组墨点,影片却利用它们游动队形的变化和快慢节奏,表现出细腻的感情,很有中国山水画的韵味。”

另外剪纸动画、折纸动画、木偶动画也充分发挥中国剪纸、皮影、折纸、木偶等民间文化的特点,同时发掘民间故事题材,由形到神都带有浓郁的中国味。“这些作品在国内外频频获奖,不少影片在国外公映已经是文革后的事情,比如《大闹天宫》、《牧笛》,依然获得轰动效应。外国观众对如此具有中国特色的影片非常感兴趣。”严定宪说。

第二次辉煌:

《哪吒闹海》再掀波澜

“文革”结束后,中国动画业得以继续发展。这时候严定宪参与导演了《哪吒闹海》,这是中国第一部宽银幕动画长片。“在停顿了近十年之后,终于又能创作新影片,我们都热情高涨。”严定宪说。这部影片汇聚了包括15名原画在内的近30位主创人员,花四个月时间拍摄完成。“我们还是突出中国特色,用了《封神榜》的故事片段,不过去掉了‘回魂托梦’之类的糟粕,突出哪吒和龙王的矛盾,代表了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将哪吒塑造成为民除害、勇于自我牺牲的少年英雄,形象很感人。”严定宪说。

此时的拍摄技术比《大闹天宫》时已经进步不少,“影片里,哪吒出生时莲花苞晶莹剔透光芒闪烁、深海龙宫景色变幻多端,这些镜头都运用了不少特技手段,在当时来说效果是非常漂亮的。”但在造型艺术上严定宪还是坚持中国韵味:“电影里有100多个海涛、海水的镜头,全部用国画里画浪花的手法,完全不同于迪士尼动画里海水的样子,不少观众看完后说,一看就是中国的海水。”

1979年后的十年,公认是中国动画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哪吒闹海》、《金猴降妖》、《天书奇谭》等动画长片问世,《鹿铃》、《鹬蚌相争》、《山水情》等水墨动画片诞生,另外《三个和尚》、《雪孩子》等200多部动画短片也在这个时期产生。“这段时期动画制作比‘文革’前更成熟,从人物塑造、故事编排的手法到拍摄技术运用,都更进一步。但是中国特色这个传统一直没有变。”严定宪说。

到1980年代后期,系列动画片开始出现,《黑猫警长》、《阿凡提》、《葫芦兄弟》等动画片随着电视机的普及开始成为动画界的新宠。“动画短片一般都是放在正式电影的前面放的。后来电影院放映的场次多了,就取消了电影前的短片。这时候电视机开始进入家庭,动画片很适应电视的要求,很快就发展起来了。”严定宪说。

这一时期除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外,全国还有20多家动画片制作单位,长春、北京、南京、福建等地都开始创作各类型的动画作品,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独家制作”的垄断局面已经不再。

九十年代后:

大潮汹涌,佳片寥寥

进入1990年代后,中国动画业开始市场化道路,之前一直沿用的“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模式被打破,开始“自负盈亏”的市场经济模式,动画创作成为一项产业。

中国动画学会会长金国平介绍说:“从1994年走向市场至今,国内的动画业扩张迅猛。从创作单位数量到从业人数都在十几年内有了十倍、二十倍的增加。目前设有动画专业的大专院校全国就有200多所,学生近3万人。去年我国生产的动画片总长度4万分钟,今年可能达到6万分钟,是十年前的100多倍。”制作科技不断发展,动画市场、动画产业链开始形成,是目前国内动画业的动向。近几年来,各地政府重视、扶持,动画的3个卫星频道、9个生产基地、4个研究基地都发展迅速,去年还在杭州举行了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

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中国动画业的问题同样突出。“每年这么多的作品,真正意义上的经典作品少之又少。20年前的动画作品不多,但几乎每一部都能让观众记住,而且直到今天还有艺术生命力。”金国平说。原创力弱是目前国内动画业的第一大问题。国产动画片里极少见到像以前黑猫警长、孙悟空、阿凡提那样让人记得住的形象和故事,只有《宝莲灯》等少数影片给人留下印象。人物粗糙、情节平淡是目前动画片的通病。而造成这一问题的最大原因是目前高端动画人才的缺失。“国内的动画界在‘文革’期间人才断层,造成现在青黄不接的局面。40岁到60岁这一年龄段的高水平导演、编剧、制片人很缺乏。另一方面虽然目前在学的动画专业学生多,但真正成才的比例也不高。”严定宪说。

应该说现在中国的动画业,从生产模式到人才衔接,都处于一个转型的阶段,需要时间进行调整和转变。“完成转型,我看需要5到1 0年。”严定宪说。

历史重现

《大闹天宫》,一部经典的诞生

说起中国动画电影的辉煌历史,《大闹天宫》总是作为“标志性作品”而被津津乐道。这部动画长片在上世纪80年代轰动了欧美各国,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创下了中国美术片输出的最高纪录,几乎成为外国人心目中中国动画片的代名词。

这样一部堪称经典的作品,却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简陋的条件下,完全用手工制作出来的。作为剧组里最年轻的原画作者,严定宪是目前少数健在的参与《大闹天宫》创作的人之一。“导演万簌鸣那时候60多岁,拍一部《西游记》故事的动画长片是他多年夙愿。当时的主创人员都是不到30岁的年轻人,万导很鼓励我们的个人创造。他常说,他是大导演,我们是小导演。”

一部优秀的动画片,从形象、背景、动作到情节,对设计水平的要求都很高。“当时万导请了工艺美术大师张光宇、张正宇两兄弟担任人物和背景的造型设计。美猴王的形象参照了京剧的脸谱,动作也采用了很多京剧的程式,加上背景音乐、配音,神采奕奕,勇猛矫健。”严定宪说。

基本的形象动作定下来之后,万籁鸣将具体每一段的创作分派给每个原画,让他们自己发挥想象。“我分到的是上半集孙悟空斗巨灵神的情节。当时我就想要运用动画的特性,把孙悟空的灵活机敏和巨灵神的笨拙沉重表现出来。于是我对他们的大小对比进行了夸张,两者的特点一下子就出来了。我有个同事分到土地神的一段戏,他在土地公公从土里钻出来的时候,加进了打喷嚏、捏鼻子的动作,非常滑稽可爱,叫人印象深刻。”为了画好人物动作,严定宪他们还到京剧馆里学习京剧,积累创作素材。

这部动画片胶片总长1.1万英尺,放映两个小时。拍摄这样一部全手工绘制的动画长片,确实是一项艰巨的工程。上百名原画高手、绘景师、摄影师等制作人员,从1961年到1964年用了将近四年时间才全部完成,全片共绘制了10万余张画面。“原画先画好画面,再由辅助人员照着在赛路路片上描线、上色,再用摄像机拍摄。每一秒钟的镜头至少画12张画面。光作画就花了2年多。”严定宪说。

拍完之后还要试片,“就是把做好的片段放一遍,导演和几个原画一起看。这时候是我们最担惊受怕的时候。看到好的、符合创作要求的,导演会当场表扬。但看到不满意的导演也会当面提意见。这关系到每个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所以大家都很认真对待创作,自己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很怕被当众批评。”

用严定宪的话来说,那时候动画创作里的原画就等于电影里的演员:“我们经常和导演一起讨论,交流创作的心得,也了解导演的理念。无论导演还是我们自己,都对作品要求很高,如果不好就一改再改,直到满意为止。”严定宪说:“现在的原画都是计算画一张多少钱,按件取酬,和导演的沟通也少得多。如果说现在做动画是在生产商品的话,我们那时候则是在追求艺术。这是由不同的时代决定的。”

< 上一篇 孔雀卡通素材-孔雀怎么做? 下一篇 > 卡通书的素材-高三漫画作文求思路或素材
相关推荐
校园卫生海报-创建卫生城市宣传海报-怎么设计环保海报?
插画培训培训-插画培训机构推荐
海报奶茶招聘模板-奶茶店招聘信息怎么写?
校园纳新海报-社团纳新海报尺寸-动漫社招新海报制作要怎么作
最新模板
最新素材